成在线人视频免费视频,MM1313亚洲精品无码,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欧美,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公司郵箱 友情鏈接

信息動態(tài)

COMPANY NEWS

公司動態(tài) 金融資訊 政策法規(guī)
金融資訊 Financial Dynamic

小微借貸P2P平臺有發(fā)展前途嗎?

2014-11-07

  P2P大額借款平臺越來越多,小額借款平臺越來越少。是不是意味著,小微借款已經失寵或被擠壓?小額投資的情況下,平臺怎樣擴大業(yè)務量?
  全國目前交易量排名前100的P2P借貸平臺數據:
  成交量:2014年9月份單月的總成交量大約是160億元。到今年年底,全國P2P整個行業(yè)的線上交易額可能在2500億到3000億左右。
  9月份的前100家P2P平臺的平均借款期限是8個月左右,平均投資利率為14.7%,借款總人數是6.7萬元,平均每個人借款是23.4萬元。像溫州貸這樣的平臺上,人均借款金額可能達到幾百萬,上千萬級別。一些小微的P2P平臺上,平均每一個投資人借款可能就幾萬元。
  借款額中位數,9月份是97萬元。也就是說,在100個平臺里面有50個平臺,人均借款額是超過97萬的。那么還有50個平臺,它的人均借款額是低于97萬的。
  跟2014年1月份對比,交易額增長了兩倍多,借款期限有所上升,投資利率在下降,借款總人數在增加,人均借款額變化不大。借款額中位數是一路走高的趨勢。
借款中位數的變化,說明大額借款平臺越來越多,小額借款平臺越來越少。
  這個原因非常簡單,第一個是因為P2P借貸平臺資產的變化。P2P借貸從2008年產生起,一開始做的都是個人的小額信用貸款,到小額的抵押貸款。同期上的還有一些個人大額和中短貸款,期限是非常短的。再往后,像愛投資、積木盒子等企業(yè)擔保貸款進來,借貸的數額明顯增加,尤其是從2013年開始,專門向企業(yè)做貸款的P2P平臺數量進入一個爆發(fā)期。
  再往后到2014年,各種像租賃、票據,甚至典當等等,行業(yè)性的金融資產開始進入到P2P平臺上來。這些資產類型單筆借款數額是遠遠大于個人小額信貸,及個人抵押貸款的。這是在資產端的表現。
  從行業(yè)發(fā)展的角度,因為在互聯網時代,跑得越快,規(guī)模越大,存活下來的幾率越高。這也導致很多平臺它傾向于去做這種大額的借貸。這在2014年表現得也是非常明顯。
  大額平臺的數量在增加,人均借款額的中位數在不停上升,是不是意味著,小微借款在P2P借貸行業(yè)已經失寵?或者會被大額借貸擠壓?
  其實,這個行業(yè)里,人均借款額真正決定了到底每個人其實是借了多少錢。從1月份的26萬開始,中間經過一些短暫的上升,但是上升幅度也不大。到今年9月份,反而又下來了,到23萬。說明P2P的人均借款額越來越少。
  這里面出現了一個矛盾,就是大額的平臺數目越來越多,借款的中位數越來越高,為什么平均借款額還下降了呢?
  它背后只能有一個答案,就是大額平臺的數目雖然越來越多,但它的交易額的增長率是遠遠低于小額借貸平臺的交易額的增長率的。
  今年前面幾個月,P2P借貸的結構其實在不停發(fā)生變化。盡管大額借貸平臺越來越多,小額借貸似乎已經不是那么吸引人了。其實,在我國P2P行業(yè),小額借貸已經開始逐漸走向成熟了。它第一個表現,就是行業(yè)集中度開始上升,整個行業(yè)借款額開始向少數幾家平臺集中了。第二個就是產品的特色已經比較明顯了。
  小額借貸市場的P2P,今年在產品方面的變化不是很大。“堅持分散、小額”其實已經成為小微信貸企業(yè)的共識。克制對于每人貸款額提升的欲望,每一個人單次授信越低越好,包括宜信在內,做小微個人信用貸款的,都傾向于5萬以下。
  在堅持小額的情況下,平臺怎么擴大業(yè)務量?
  主要靠增加借款的人數。通過不斷擴大市場覆蓋范圍,發(fā)掘更多小額的借貸需求。在給每個人貸款額不變,甚至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保持一個高速擴張的勢頭。
  在這個勢頭里面,主要需要解決的,對投資人來講,是一個流動性的問題。小額借款的周期一般比較長,平均到24個月,甚至有的是36個月。相對而言,大額借款的周期都是短一些的,三個月、六個月,很少有一年以上的。
  這樣長的一個借款周期,怎么能夠更好地給投資人服務?據統計,小微借貸行業(yè)的投資人最喜歡的投資周期大約在三個月左右,最喜歡的利息大約是12%到14%。
  這兩個特征怎么匹配起來?首先,投資人的收益是比較好匹配的。因為小微的信貸就在12到14這樣一個投資回報。它主要不匹配的是借款周期,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平臺能夠做很多關于流動性方面的處理。比如通過債權轉讓,讓投資人把24個月的標,也能在3個月左右退出來進行流動。
  那么,小額P2P借貸平臺,采用降低每人借款額度,增加借款人數的方式來發(fā)展,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yè)規(guī)模急劇擴張,去開發(fā)和管理非常非常多的借款人。這個時候小微借貸平臺最大的風險在于管理風險。這個過程中需要逐步提高對技術要素的使用,來提高審貸效率,包括甚至有條件的平臺,可能開始上一些大數據的技術,主要目的要減少無論銷售,還是風險管理,還是內部管理風險,提升放貸的效率。(來源:中國中小企業(yè)信息網)